查看原文
其他

文旅丨你好,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

2017-10-19 张勋 方塘智库



文丨张勋(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1

春天与希望

   

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的“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通道和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曾说过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是早期的全球化,中外学者曾将古代张骞通西域与近代哥伦布航行到美洲并称为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两大历史事件。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帕米尔高原,到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公里。沿线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我国丝绸之路沿线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如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嘉峪关、塔尔寺和高昌故城遗址等。

众所周知,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东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依靠城市化、工业化乃至全球贸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前经济发展其势已成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顺着长江、黄河、珠江一路向西,跨过“胡焕庸线”使经济发展向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延伸,实现东西互济与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势力在太平洋对我国进行军事和贸易封锁,国家战略需要向西开放以融入全球化机遇实现大国复兴的中国梦。恰逢其时,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这是以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践行我国第二个10年西部大开发的2.0版。

丝绸之路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西部如何以“追赶超越”实现经济腾飞?我们认为,在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产能低下,生态环境脆弱、交通区位偏远的经济形势下,西部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内生动地不足,当前最为迫切的是需要经济深化改革的动力引擎和切入点。

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外延和内涵无限延伸的特点,有数据表明,与旅游业相关联行业超过100多个,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抓手。在世界版图上,凡是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必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支撑。我国凡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如海南、云南、四川,旅游业的占比均超过GDP的20%,有的甚至达到40%以上,因此,旅游业应该成为西部发展的先导产业。

在今天全域旅游的视域下,我们思考西部的发展不应仅仅思考一个省、市或一个景区,传统的旅游开发思维已经过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整个区域乃至经济带打造成一个旅游带,旅游带与经济带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丝绸之路既是欧亚经济的动脉,更是欧亚文化的枢纽,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应该是带动西部崛起的龙头和先行者。

与此同时,2016年我国人均GDP8866美元,国内旅游达到44.4亿人次,在支付能力增强和闲暇时间增多的今天,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刚性需求,中国正在迎来新一轮文旅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丝绸之路旅游带在高铁贯通、自驾游兴起与文化遗产吸引力逐年增强的旅游产业机遇下,其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2

困境与迷惑

   

当下的丝路文旅已经成为品牌,从本质意义上看,丝绸之路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或几个简单时间的集合,而是长时间、长距离的积累而成,对其进行现代化的开发也必须从时空和文化元素的角度入手。因此,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典型特质的文化遗产廊道,未被唤醒的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其当前发展面临以下诸多问题:

其一,空间结构不清晰,丝绸之路旅游带的知名景点在旅游旺季人山人海,但是带动旅游空间的“点”和贯通旅游空间的“轴”还未完全形成,“核心——边缘”结构不清晰。在全域旅游视域下,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不仅仅只是诸如几个景点的开发与建设,而是应该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产业,这就需要空间辐射的发散性。

其二,基础设施不匹配,区域旅游供给的五大要素是吸引物、交通、住宿、支持设施和基础设施。从目前来看,旅游吸引物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但与之密切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体系不完善,与中亚各国联通的交通基础还较差,国内除省会和州府外,遗址所在地的住宿、支持设施和基础设施还相对匮乏。

其三,营销定位不清晰,比如丝绸之路沿线各省份现在都提出了打造黄金旅游带的概念,但是如何匹配结合自身实际的文旅资源,应该有一个精准的定位,而不仅仅将丝路文旅作为一块招牌。如当今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份都喊出了打造自驾游目的地的口号,盲目竞争的背后是对文旅深度资源挖掘的匮乏。

丝绸之路是长时间、长距离的积累而成

其四,带动产业转型不足,当今的文旅产业,不仅仅是门票经济或发展一个产业园,而是要将旅游业打造成带动地方经济的动力引擎,因此必须以旅游业驱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文创产业的效能,形成经济深化改革的产业链机制,这亦是西部地区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但从目前来看,改革创新动力依然不足。

其五,文化创新理念较差,放眼全球,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你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是市场与需求的深度融合,我国的非遗产品几乎具有国际奢侈品的所有元素,但却面临濒危需要保护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就是创新理念不足。丝绸之路沿线深厚的人文历史缺少影视、纪录片、小说、诗歌、歌曲等元素的在地挖掘,再不创新就只能在孤独寂寞中等待消逝。

其六,理论研究体系不足,无论是国家的“三线建设”,还是“西部大开发”,基本都处于政策倾斜和财政转移层面,但是西部究竟如何转型?缺少理论层次的深度思考和系统研究,甚至盲目对资源的消耗性依赖,导致丝绸之路几乎只有历史学家在研究,大众更不知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在何处,这是文创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没有基于历史、地理、江河、宗教、民族的文化剖析,文化遗产将缺少灵魂。

3

破局与重生

   

丝绸之路至今已跨越人类历史2000余年,无论是张骞的凿空,还是玄奘的西游,亦或是马可·波罗的旅行,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宗教往来不息。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西方的宗教、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大量传入中国,丝绸西去、佛教东来,直到明代以后,随着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贸易及海洋经济的兴起,丝绸之路逐渐归于沉寂。

今天我们重新发现丝绸之路旅游带,不仅仅是基于国家战略安全的宏观考量,亦是丝绸之路沿线人民幸福生活的品质追求。从函谷关到嘉峪关、从长安到日月山,沉睡的历史需要唤醒千年的记忆,发掘、传承与整合在地文化资源,以旅游业激活产业增长的持续动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转型升级。

如何让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的品牌深入人心?首先要对沿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如按照空间要素以陕西、甘肃和新疆为核心轴、青海和宁夏为两翼;按照类型要素进行整合,以大漠、长城、宗教、关口、古城、民族等进行分类,科学合理的产品体系有助于依托核心廊道形成资源辐射,建立快行与漫游系统的融合,为游客带来更为特色的体验和精准的服务。与此同时,积极拓展文化产品的创新,以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小说、歌曲等艺术作品的推广,打造旅行吸引物,形成旅游目的地。

当下最为重要的是旅游吸引物已经形成并且愈来愈热,解决交通、酒店和餐饮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是将西安“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线延伸至西亚乃至欧洲,随着“长安号”中亚班列的开通,目前从“西安港”的货物可以直接运往欧洲,但是旅游专线已经开通3年,至今仍无法游览丝绸之路全线是一大遗憾。

二是开通西安到乌鲁木齐的高铁,今年7月9日宝兰高铁贯通以后,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高铁线路全线贯通,但截至目前从西安到乌鲁木齐的高铁专线并未开通,如能运行西安到乌鲁木齐的高铁旅游专列,时间仅为15小时就可以穿越丝绸之路国内段。

三是集散地的打造,丝绸之路沿线的遗址、大漠、草原、关口具有令人神往的吸引力,但是由于缺少集散地,住宿、餐饮、民俗体验、车辆保养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西部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向丝绸之路沿线倾斜,打造黄金旅游带的节点,目的地和集散地,以及文旅资源的承载地。

应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集散地

如何解决贯通丝绸之路全线贯通,横跨欧亚大陆的问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1993年在印度尼西亚提出了“丝绸之路旅游计划”,但由于国家之间的沟通配合不够导致跨境旅游仍面临诸多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借助更多的国际平台,沟通更多的国际组织,联合更多的沿线国家,打破国境线的屏障与束缚,以人文交流架起丝路复兴的桥梁。

不忘初心,丝路文旅是当下我国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动力引擎,关乎地区发展与和谐稳定、关乎产业脱贫与百姓福祉,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不是政绩工程,也不是大拆大建,而是要以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肩负起农业产业化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深度融入产业链、带动产业链,最终实现西部经济的全面崛起。

此外,针对当前“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存在的理论研究欠缺的问题,我们倡议成立“丝绸之路文旅研究中心”,以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历史地理和金融资本等关键词为视角,持续针对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待通过学术研究、沙龙、论坛、报告、大讲堂、文旅丛书、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举起丝路文旅的大旗。

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的国家、更多的组织,更多的人们对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的关注,它将不仅仅是个符号,更是欧亚大陆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枢纽,以向西开放融入全球化的窗口和机遇。

相关阅读

叶一剑:再谈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

叶一剑: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

青海旅游在高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